《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编纂暨徽州古建筑保护座谈会召开

简介: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至今尚有大量的古建构筑物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它形成的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影响......

2013/4/23  来源:安徽旅游政务网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至今尚有大量的古建构筑物遗存,散落在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它形成的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影响。然而,由于古建筑遗产保护专业人员严重匮乏,对现在建筑遗产实物和正在流失的遗存来说,测绘、图纸、文字记录档案等相应的基础工作都不全面,这就使得从事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从业人员在施工操作中难以做到规范、科学和完善,甚至出现各种建筑流派形式特征混杂的现象。可一个非常遗憾的现状是,关于徽州文化的书籍的书很多,但却没有一本徽州古建筑的专业性文献。

 

  4月21日下午,《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编纂暨徽州古建筑保护座谈会召开,徽学专家陈安生在会上说出振聋发馈的声音。“这是最好形式的保护,这是对徽派建筑技术记忆的最好传承,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不得了的大事。”

 

  “我们编纂此书的基础工作已进行了近二十年,已普测出徽州古建构构物数百处,收集了大量的徽州古民居资料。目前只是结集出第一本(上、下册)—亭廊,整个徽州古建筑丛书包括桥涵、社庙、祠坊、城廓、民居、庭院和园林水口等。全套书仅测绘工作计划需要11年时间,工程之浩大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做的事。”负责组织实施并给予资金支持的黄山市徽州文化(国际)保护发展中心姚顺涞说。

 

  徽学专家张脉贤称《徽州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丛书》的编纂是徽州古建筑保护的幸事大事,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是徽州文化的根本性学术文献,对于黄山市百村千幢工程的实施及古徽州民居的保护意义重大。

咨询热线:688-51760

法人代表:张剑 投诉电话:18956004719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440号 皖ICP备10012438号 ©安徽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